2023年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育龙单招网没能为大家收集到,但我们提供了往年的单招语文模拟题,大家可以进行了解和备考。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 创作而成的。
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侧翻事故,交通、消防等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 。
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 ,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a.原形 处置 融化 b.原型 处治 融化
c.原型 处置 熔化 d.原形 处治 熔化
[解析]讲解:“原型”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原形”指原来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 由“原型”一词,排除ad。“处治”,安排;处理。处罚;惩治。“处置”办理;安排。惩办发落。二者辨析:“处治”指处分,惩治;“处置”,①表示处理,②指发落、惩治。语境需要“处理”义。“融化”常用于文学中。“熔化”常用于物理学,指加热到一定程度的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此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因而从火字旁。“溶化”常用于化学,指固体溶解,或固态物质在另一种液态物质中分散成单个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此过程不需加热,但必须有液体,所以用三点水旁。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秩序/旗帜 瘟疫/战役 着陆/着想
b.经营/均匀 河畔/叛逆 松柏/柏油
c.亩产/计谋 侥幸/矫健 关卡/卡壳
d.奴隶/战栗 奈何/按捺 呜咽/哽咽
[解析]讲解:其他各项错误为:b经jīng营 均jūn匀 c亩mǔ产 计谋móu d 奈nài何 按捺nà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出其不意 出奇制胜 宣宾夺主 秘而不宣
b.仗义执言 直言不违 和颜悦色 随声附和
c.要言不烦 繁文缛节 高潮迭起 叠床架屋
d.招摇装骗 梳妆打扮 世外桃源 桃园结义
[解析]讲解:a 喧宾夺主 b 直言不讳 d 招摇撞骗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b.《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c.《紫藤萝瀑布》和《海燕》都是状物抒情的散文,都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怀。
d.《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的作者都是美国的马克·吐温,《松鼠》《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布丰、都德。
[解析]讲解:《海燕》主要是象征手法的运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选出鉴赏不当的一项( )
已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b.第二句以马喻人,用“万马齐喑”形象地喻写当时清王朝压制人才,造成上下一片沉闷的社会现实。
c.诗的最后二句,诗人以火山爆发似的激情,响彻长空的呼声,向冥冥上苍发出召唤人才解放的呐喊,成了黑暗时代的空谷传响。
d.这首诗天上与人间想象奇特,现实与理想交相辉映。“万马齐喑”是幻想天上境界,“抖擞”是人间现实的写照,“降人才”是对未来的憧憬。
[解析]讲解:“抖擞”是人间现实的写照,“降人才”是对未来的憧憬。
【解析】d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明明有流水,却听不见水流声。仰头西望,半空中挂着一条两尺宽的白带子,随风飘动。
②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是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③村长带人把黑龙潭的水牵到了村边的农田里。
④任何共产党员都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b.①借代 ②暗喻 ③拟物 ④借喻
c.①借喻 ②拟物 ③拟人 ④借代
d.①惜代 ②暗喻 ③拟人 ④借喻
[解析]讲解:①是比喻的一种,喻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在于相似性。②没有明显的比喻词。 ③把“水”比拟为动物。④“针线”代指钱财。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徇(xùn)私 癖(pǐ)好 供销社(gòng) 自怨自艾(yì)
b.歆享(yīn) 喧阗(tián) 冠心病(guān) 白发翁媪(ǎo)
c.粘稠(niān) 摭拾(zhí) 找茬儿(chá) 含蓄蕴藉(jiè)
d.趿拉(jí) 萌蘖(niè) 涮羊肉(shuàn) 量体裁衣(1iáng)
[解析]讲解:试题分析:b“歆”读xīn,c“粘”读nián,d“趿”拉读tā,“量”读liàng)
点评:本题考查了识记字音的能力除了歆”读xīn,,趿”拉读tā要记住,还要注意多音字“粘”“量”是多音字,根据含义,识记字音,注意比对不同字音。
列句子修辞运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地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b.天虽不暖,蒲公英却已经开了,柔弱的茎上顶着小黄花,雄赳赳地站在路旁。
c.这篇散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首尾响应,结构像神经节和神经网那样结合得非常严密。
d.我不是钱塘江澎湃的雄潮,也不是桃花源安逸的小溪,而是路边草丛中的一只萤火虫——给夜行的人们带来无限光和热。
[解析]讲解:b“雄赳赳”拟人手法失当 c以繁喻简,以读者不熟悉的科学知识来比喻读者熟悉的浅近的散文结构,有违比喻的原则;d比喻失当,本体喻体特征不符
选古文小品①序
廖燕
①大块②铸人,缩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内。呜呼,尽之( )!
②文非以小为尚,以短为尚,顾小者大之枢,短者长之藏也。若言犹远而不及,与理己至而思加,皆非文之至也。故言及者无繁词,理至者多短调。
③巍巍泰岱,碎而为嶙砺沙砾,则瘦漏透皱见矣。滔滔黄河,促而为川渎溪涧,则清涟潋滟生矣。盖物之散者多漫,而聚者常敛。照乘③粒珠耳,而烛物更远,予取其远而已;匕首寸铁耳,而刺人尤透,予取其透而已。
④大狮搏象用全力,搏兔亦用全力,小不可忽也;粤西有修蛇,蜈蚣能制之,短不可轻也。
【注】①小品:指盛行于明末清初的小品文。②大块:大自然。 ③照乘:能照亮车辆的宝珠。
可填入文中第①段括号处的虚词是( )。
a.也 b.哉 c.耳 d.矣
[解析]讲解: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美国最早于1982年开始有关pm2.5前瞻性研究,中国在此方面虽起步较晚,但至今也十年的研究。b.根据潘小川教授等人利用模型计算,当空气中pm2.5的浓度增加10微克/立方米,就会造成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上升0.76%。
c.pm2.5浓度升高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的原因,其中污染排放是客观因素。
d.只有减少在城市化过程中因建筑和道路交通而产生的扬尘才会降低pm2.5浓度。
[解析]讲解:此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关联词的考查本就是这种题的考查重点。结合着自己的理解,作出准确的判断。b项范围扩大,潘教授等人的计算只是针对北京市人群的计算。c项“客观因素”错,于文无据。d项“只有……才”错,pm2.5浓度升高不止扬尘这一个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