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老师微信,免费获取低分升本科指导
对接全国优质低分升学渠道

2023年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育龙单招网没能为大家收集到,但我们提供了往年的单招语文模拟题,大家可以进行了解和备考。

单选

对第③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选用“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重点描绘这两句诗的意境。
b.这一段主要表现“一”字使用的情致,并且列举了大量的诗句加以说明。
c.这一段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诗句中的“一”固然有以一当十的效果,但如用“数”字替换,亦是情致盎然。
[答案]b
[解析]讲解:由第三段起始句“所有这些诗句的情致……则兴趣索然了”可以得知。
单选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         红色映入眼帘,         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        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

a.可是 如果 因为 所以    b.只有 因而 至于 那
c.只要 就 然而 那        d.因为 所以 至于 那
[答案]b
[解析]讲解:关联词语的题要多读题干,弄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根据关系做出选择。因为“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能看见红色,所以用“只有”,下面一句是因果关系,用“因而”。由“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可知是要讲到整体的荔枝,而由“至于”引起最恰当,后面的“那”也比较容易做出选择。
单选

从原文看,以下研究最能揭开“植物睡眠之谜”的一项是( )

a.德梅兰提出含羞草体内存在着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生物钟”。
b.达尔文指出植物在晚上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
c.希尔德奈希特提出植物睡眠是由植物体内的“膨压素”控制的。
d.上田实等人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着可使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
[答案]d
[解析]讲解:(第二段讲述了揭开“植物睡眠之谜”的过程。日本上田实等人从萃取物中分离出一种可以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另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再联系第三段第一句话,可作出正确判断。)
单选

下列加横线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便利(pián) 惫懒 (bèi) 讪讪(shàn) 扪参历井(shēn)
b.錾银(zàn)  两靥(yàn)  崭新(zhǎn) 拗他不过(niù)
c.蹙缩(cù)   歆享(xīn)  榫头(sǔn)  鸡豚狗彘(zhì)
d.庠序(xiáng)洿池(kuà)  贾人(gǔ)   间或一轮(jiàn)
[答案]c
[解析]讲解:a biàn利 b 两yè d wū池
单选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醉翁亭记》以“醉”“乐”二字提挈全篇,表达了作者与民间同乐的思想。        
b.《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构思精巧、情景交融又富有哲理的散文,题目中“瀑布”一词,用比喻手法既描写出紫藤盛开的壮观,又暗示生命长河的伟大。 
c.奥楚蔑洛夫是苏联作家契诃夫所著《变色龙》中的主人公,这篇小说紧扣“变”字,刻画了沙皇忠实走狗的丑恶嘴脸,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腐朽。 
d.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答案]c
[解析]讲解:c 是俄国,契诃夫(1860-1904),苏联始于1922年。
单选

下列作家与他们的字、号、谥号、别称一一对应有误的一组是( )

a.李白—青莲居士 欧阳修—六一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b.杜甫—子美 柳宗元—子厚 苏轼—子瞻
c.范仲淹—文正 陆游—放翁 柳宗元—柳泉居士
d.陶渊明—五柳先生 韩愈—昌黎先生 李清照—易安居士
[答案]a
[解析]讲解:
单选

下列各组两个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赂者以赂者丧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b.赵尝五战于秦    其势弱于秦
c.赵常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破灭之道也       封天下之谋臣
[答案]d
[解析]讲解:a第一个以是因为,第二个是可以;b第一个于是与,第二个是比;c中第一个而是并列关系,第二个是转折
单选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
b.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
c.他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
d.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
[答案]d
[解析]讲解:a冒号改为破折号 b括号内容放在第一个逗号前 c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单选

   
    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永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声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卢纶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上阙)

    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惟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

下列各项对选文第二段内容的理解,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了使辛弃疾这一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作者使用了对比或衬托的手法。
b.用《破阵子》与岳飞的《满江红》相媲美,说明辛词是有金戈之声的力作。
c.用屈原和共工从反面映衬辛弃疾的英雄无奈之情,忧国孤客的悲愤之情。
d.杜甫、卢纶等人的作品,只是旁观式的想像和描述,而辛弃疾是对自己参战经历的记述。
[答案]c
[解析]讲解:不是“反面”衬托。
单选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班配 藏污纳垢 草菅人命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b.凌厉 怙恶不悛 不落巢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懵懂 挺而走险 流言蜚语 如临深渊,如履薄水
d.怄气 徒有虚名 鬼斧神工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答案]d
[解析]讲解:a般配b不落窠臼c铤而走险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j9.com的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j9.com 400-672-5597 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2023-01-29 07:42:56
2023-01-16 15:41:43
2020-12-01 14:25:30
2023-01-03 08: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