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老师微信,免费获取低分升本科指导
对接全国优质低分升学渠道

数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本科目考试是针对高中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时学习相关课程应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它是确定考生是否具备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基本参考条件。同时,通过对考生数学知识考查和摸底,能更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课程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等的教学实施。

二、考试目标

(一)考试目标

重点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掌握,从而能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般常用的数学问题。

(二)能力要求

数学考试能力要求包括数学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主要体现为三个层次:有关定义、定理、性质和特征等概念的内容按“知道、了解和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计算、解法、公式和法则等方面的内容按“会、掌握和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试大纲所涉及的考试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基础模块的内容,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

书(必修)— 数学为主要参考教材。

具体考试范围、内容和相应要求如下:

(一)集合

1.了解集合的有关概念、意义、符号及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

3.熟练掌握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

4.知道充要条件。

(二)不等式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理解区间的基本概念;

3.熟练掌握利用二次函数图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

4.掌握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三)函数

1.理解函数的概念;

2.知道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3.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

4.会简单的函数(含分段函数)应用;

(四)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了解实数指数幂,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

 2.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与性质;

4.理解对数的概念(含常用对数、自然对数);

 5.掌握积、商、幂的对数运算法则;

6.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7.掌握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实际应用。

(五)三角函数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

2.理解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会用关系式进行度与弧度的换算;

 3.理解任意角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概念;

4.熟练掌握正弦、余弦及正切的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5.会正弦、余弦及正切的诱导公式;

 6.了解正弦、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7.理解任意角定义,掌握各象限内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六)数列

1.了解数列的概念;

2.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熟练求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3.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熟练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4.知道数列的简单实际应用。

(七)平面解析几何 

1.掌握计算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间的距离,会求线段的中点坐标;

2.理解倾斜角和斜率概念,熟练掌握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

 3.熟练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掌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4.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和相交直线交点的求法;

 5.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6.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和应用。

(八)概率  

1.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理解排列、组合的定义及种数计算公式,了解组合性质和二项式定理;

2.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统计定义,了解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理解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

3.理解古典概率的定义,并会进行简单的应用;

4.了解概率的性质、互不相容的概率加法公式、互相独立的概率乘法公式、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r次的概率及简单应用。 

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职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等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上述四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 1”至“语文 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四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一)阅读和表达

阅读部分为现代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1.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1.2分析综合 c

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⑷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人文精神。

2.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2分析综合 c

⑴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 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评价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2分析综合 c

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⑵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⑶ 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二)语言文字应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⑴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⑵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d

⑴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⑵ 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⑶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⑷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⑸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⑹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23单招职业素质与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说明

《职业素质与能力》考试采用笔试进行,由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两个部分组成,题型为选择题。满分为100分。

二、职业素质

1.:指体质和健康方面的素质。

2.心理素质:指认知、感知、记忆、想像、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习惯)等方面的素质。拓展训练以提高心理素质,很多知名企业都通过拓展训练来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以及团队信任关系。

3.政治素质:指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信念与信仰等方面的素质。

4.思想素质:指思想认识、思想觉悟、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素质。思想素质受客观环境等因素影响,例如家庭、社会、环境等。

5.道德素质: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修养、组织纪律观念方面的素质。

6.科技文化素质:指科学知识、技术知识、文化知识、文化修养方面的素质。

7.审美素质:指美感、审美意识、审美观、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方面的素质。

8.专业素质:指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必要的组织管理能力等。

9.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主要是、社交活动能力、等。社交适应是后天培养的个人能力,职业素质的另一核心之一,侧面反应个人能力。

10.学习和创新方面的素质:主要是学习能力、信息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等。学习和创新是个人价值的另一种形式,能体现个人的发展潜力以及对企业的价值。

三、职业能力

1.一般职业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任何职业岗位的工作都需要与人打交道,因此,、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我们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

2.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在求职过程中,招聘方最关注的就是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例如:你去应聘教学工作岗位,对方最看重你是否具备最基本的教学能力。

3.职业综合能力

这里主要介绍国际上普遍注重培养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跨职业的专业能力

从以下三方面可以体现出一个人跨职业的专业能力:一是运用数学和测量方法的能力;二是计算机应用能力;三是运用外语解决技术问题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2)方法能力

一是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二是掌握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三是具备准确的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承受力,并能够从成败经历中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

3)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在工作中能够协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对他人公正宽容,具有准确裁定事物的判断力和自律能力等,这是岗位胜任和在工作中开拓进取的重要条件。

4)个人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法制的不断健全完善,人的社会责任心和诚信将越来越被重视,假冒伪劣将越来越无藏身之地,一个人的职业道德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赞赏,爱岗敬业、工作负责、注重细节的职业人格会得到全社会的肯定和推崇。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j9.com的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j9.com 400-672-5597 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2023-03-07 16:09:37
2023-02-27 09:06:10
2023-01-31 14:55:50
2023-01-18 13:22:42